© 雷默新禅诗 New Zen Poems|Powered by LOFTER
雷默,中国当代新禅宗诗派的创始人,代表诗人。《佛教文化》,《禅露》、《禅》、《诗歌月刊》、《诗选刊》、《诗潮》以及美国《新大陆》、《TALISMAN》(英语诗刊)等杂志都介绍过他的诗文。现居南京。

——
我读雷默的诗始于侯马的推荐,是在一张报纸上,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他的作品,没想到他遁入了自由的互联网世界。 ——桑克《互联网时代的中文诗歌》

——
实际上《诗歌研究》推出了一位重要诗人:雷默 ——阿翔《九十年代主要民刊掠影》

——
雷默倡导“新禅诗”已有二十年了,这令他不可能成为诗坛主流,他的价值在于面对这个不纯的时代,最终写出了开放的纯诗:本诗多有现实的质感和艺术性。 ——伊沙《新世纪诗典》第三季

——
雷默的诗歌风格简静,境界高远。诗歌形式大多短小,语言从容,语气淡定,没有深奥与玄秘,禅味自然,读后特别能深入人心。——宫白云《对自然与人类境遇的忧患与悲悯》

——
雷默把古老禅理融入时代意识表现于汉语白话文新诗,使得已有千年根系的禅诗萌发出新的形态和生命力。雷默的禅诗是真正的现代禅诗。 ——呼岩鸾《古代和现代,佛诗和禅诗:以舍利和雷默为例

    这篇文章转自栉风沐雨的新浪博客:https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c7a3ac701000a4p.html,文中所说《新禅诗》为本人2007年出版的诗集。

     最近,一次偶然的机缘,让我在博客上阅读到了雷默先生的诗集《新禅诗》,尔后颇有感触,萌生了想写一篇读后感的念头。这种想法困绕着我,直到今天提起笔来付诸实际。可是,在缺乏对诗人深入接触了解的情况下,要想正确解读诗人的作品似乎很困难。好在这仅是一篇读后感,要说的也仅仅是我自己的感受,至于这种感受是否准确反映了作品的原貌,倒显得比较次要起来,因此,我只需尽量做到实事求是地表达感受就行了。

      因雷默先生为这本诗集取名《新禅诗》,在解读它之前,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禅?在我看来,禅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客观存在的本原,简单的说,就是存在的本原!这个概念很大,也很抽象。然而在现实中,很多人由于受到各种欲望的摆布,内心已经忽视或丢失了很多本原的东西,有的人甚至到了搞不清楚自己活在这个世界的目的和意义了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事实上的确如此。那么为了更好的理解禅意,我举个简单的例子:

    一条小波浪很痛苦地对大波浪说:为什么你们的浪境那么好,而我的这么差呢?大波浪说:你的痛苦是因为你没有看清楚自己本来的面目。波浪只是你短暂的现象,其实你是水!小波浪终于明白了自己和大波浪一样是水。那么,既然都是水,自己和大波浪本来就是一体的,还痛苦什么呢?而这,就是禅意的存在。

     至于为什么要在禅诗前面加上一个新字,我认为这是融入了雷默先生自己思考的一种明证。我从晓川先生的评论文章里了解到,雷默先生是早期先锋诗人群体的成员之一,后来由于种种原因,这个群体自动解散了,诗人们也都归隐了。但是,这种归隐并不等于诗人从此就不再写作了,这仅是换了一种思考的方式。归隐下来的雷默先生潜心研究起禅诗来,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方向?我不得而知。当然,我想这应该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关系。我从雷默先生的博客里进一步了解到他的率直和沉静。他是瞧不起诗坛上一些千奇百怪的现象的,一些人为了追名逐利不择手段,名为写诗,实际上干的是损害诗歌的勾当,诗风浮华糜烂,背离了歌颂人性真善美的大前提,实在是让人不齿!我想,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,雷默先生反向追求一种真实的淡泊,而禅诗正好符合了这样的心境要求,因为禅意就是要求一种简约,一种轻,一种静……。只有这样你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真实,发现存在的美。这有点符合哲学的范畴,但实际上禅意还不能简单等同于哲学,它是一种存在,而哲学简单的说是研究存在的学问和方法,因此两者是有所区别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现在,它终于停泊在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青山之上,蓝天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倒映在秋浦河。而我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一辆疾驰的汽车上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山、水,蓝天和白云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每天的离散和际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刹那间,汽车拐弯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已置身局外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秋浦白云》

     从这首诗中,可以看到一种简约、明快、驿动性的美。背景是纯白的、没有喧哗的,因而它是简约自然美的。青山、蓝天、秋蒲河、白云,这些都是静物,而静中有动。尽管如此,刹那间,汽车拐弯,我已置身事外了,我就看不到它了,我多么痛苦!最后这两句,传达表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——现代生活对于禅的破坏,使自然优美的景物离我们越来越远,美变得短暂,变得容易丧失,而禅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危险。据诗人后来印证:在秋浦这样美丽的地方,青山、蓝天、白云,它们每天离散和聚会,这种变化就存在了禅机。此外,那样一幅美丽图景,本身就是无上的禅境存在。

     荷尔德林有诗句写到:人,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。(《万恶之源》)。表面上看,人显然不是诗意地栖居的,因为现实生活那有那么诗意呀。人们每天奔波忙碌着,好似并无诗意可言。但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通过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研究,后人对这句诗句有进一步理解:荷尔德林强调的是,人应该以审美的人生态度自由居住在大地之上。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,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人生态度呀!我们诗意地生活,诗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,那么,那些卑鄙龌龊的无耻反动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!而这,就是荷尔德林诗歌的魅力所在。雷默先生无疑就是具有这样心志的诗人,他通过《新禅诗》进行诗意的栖居。表现在诗歌上就是要剔除那些有害杂质,让诗歌纯净,进而让人生纯净。

     诗歌的历程是一条充满痛苦的历程,正如柏拉图那句名言:因心灵寻求光芒,必受光芒之苦!因为有很多愚昧的人们已经适应了黑暗无光的环境,而已经寻求到光芒的人,又怎么能让他们一下子就接受那样的光芒呢?他们甚至会倒过来认为你才是愚蠢的。我之所以这样说,目的就是想突出一点:一个真正的诗人是要耐得住寂寞和孤苦的!雷默先生显然没有放弃,无论他在诗坛还是不在诗坛,他仍然在坚持写诗,坚持自己的创作理想,这是十分可敬的。

     我想,从现代诗歌的历史看,时间并不长,大约是从民国时胡适先生开始计算的。这是一条缺少经验的道路,在这条路上,很多真正的诗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。雷默先生显然就是这样一位探索者。因此,无论他的诗歌在别人的眼中如何,他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!因为这世界原本没有路,正是因为先行的探索者多了,才有了路。那么,当我们今天行走在诗歌的这一条条或宽或窄的路上的时候,就没有理由不向先行的诗人投去深情的一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草于2007.08.24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