© 雷默新禅诗 New Zen Poems|Powered by LOFTER
雷默,中国当代新禅宗诗派的创始人,代表诗人。《佛教文化》,《禅露》、《禅》、《诗歌月刊》、《诗选刊》、《诗潮》以及美国《新大陆》、《TALISMAN》(英语诗刊)等杂志都介绍过他的诗文。现居南京。

——
我读雷默的诗始于侯马的推荐,是在一张报纸上,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他的作品,没想到他遁入了自由的互联网世界。 ——桑克《互联网时代的中文诗歌》

——
实际上《诗歌研究》推出了一位重要诗人:雷默 ——阿翔《九十年代主要民刊掠影》

——
雷默倡导“新禅诗”已有二十年了,这令他不可能成为诗坛主流,他的价值在于面对这个不纯的时代,最终写出了开放的纯诗:本诗多有现实的质感和艺术性。 ——伊沙《新世纪诗典》第三季

——
雷默的诗歌风格简静,境界高远。诗歌形式大多短小,语言从容,语气淡定,没有深奥与玄秘,禅味自然,读后特别能深入人心。——宫白云《对自然与人类境遇的忧患与悲悯》

——
雷默把古老禅理融入时代意识表现于汉语白话文新诗,使得已有千年根系的禅诗萌发出新的形态和生命力。雷默的禅诗是真正的现代禅诗。 ——呼岩鸾《古代和现代,佛诗和禅诗:以舍利和雷默为例

——覃贤茂《悲秋四行》 赏析

雷默

悲秋四行

覃贤茂

每一朵花的美,都有着感伤的颓废
每一种中年的淡定,都可能是刻意的矜持
今夜,在彭山,因为听到远处村落的犬吠
才懂得,枯寂的禅心,如少年的春心

覃贤茂二十多前就写过一首《爱花的早晨》,近年又写了经典的《花园三首》。其实,他又何止这两处写到花。每个人都爱花,但深爱的不多。深爱可以格物致知。

每一朵花的美,都有感伤的颓废。读这句不禁想起李后主的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”,也想起林黛玉葬花之事。我也记起自己十五年前,暮春时节,黄昏时分,在幕府山顶对着满地落花嚎啕之景。

花之美为何如此容易引起多情之人的感伤?这些都是因为花的短暂与唯美,花的反反复复。如果花不是年年盛开,人的感伤不会这么持久,更不会代代相传。

“颓废”一词容易引起误读,这是因为我们的课本都是这么写的:消极的情绪,堕落的开始。这是功利主义的解释。因此,很多人一看到“颓废”二字,就认为是毒品,是有害的。这样的教育显然让人失去感悟力,让人陷入矛盾之中。不少人出现颓废心绪,而不自知。

如果你认为李后主是大词人,认为黛玉葬花是美的,感人的,那就从美学的角度认识颓废吧。颓废是一种美,一种感人至深的美。

每一种中年的淡定,都可能是刻意的矜持。这是一句警语。人到中年,如果看淡世事,
放下一些东西,那是觉悟。然而,更多的却是刻意的矜持。今天之社会,几乎所有媒体,都在大吹资本家,投机家之成功人生,如何发了财而又风云淡定,境界超抜。这就导致不少人财没发到,先来装一下矜持。

单看前面两句还不能成为一首好诗。关键的两句在后面。今夜,彭山郊外远处村落的狗吠,是诗人开悟的机缘,写诗的机缘,犹如香严智闲禅师击竹的瓦片声。狗吠的声音常能听到,但顿悟的机缘就不是人人碰到的。

枯寂的禅心,如少年的春心。这是诗人所悟。这一短语,如禅宗公案,或许会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。枯与寂被公认为是禅的境界,大多人能够理解。其实这里面多有误解。枯与寂是对禅的表面化认识,是典型的着相。禅的本质不是枯寂,而是充满生机的生命体验。

一颗未被遮蔽、澄明如镜 的初心,一颗对世界用尽真心的少年春心,这才是禅的本心。

你还需要刻意的矜持么,可不可以为一朵花的凋谢感伤一下?

2015.11.14